查看完整版本: 如何有效預防食媒性疾病A型肝炎病毒﹖
頁: [1]

jiunn36 發表於 2023-10-12 01:12 AM

如何有效預防食媒性疾病A型肝炎病毒﹖

     
  食媒性疾病或稱食源性疾病(foodborne illness or foodborne disease)是指經由吃進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等所致的疾病﹐常見症狀包含噁心﹑嘔吐﹑腹痛及腹瀉等。依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﹐全球每年約有6億人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生病﹐其中42萬人死亡﹐又以兒童佔多數。學童在校園中常暴露於共同的飲食及水源﹐人與人之間接觸密切﹐傳染病原很容易透過飛沫﹑糞口與接觸途徑傳播﹐易造成校園群聚感染事件發生。但追溯污染源並不容易﹐食物在種植(或養殖)﹑採收﹑儲存﹑運送﹑製造﹑加工﹑包裝及烹調等任一階段都有可能被污染。且旅行和國際貿易頻繁更是提高被污染食品跨國散播的可能性﹐使農場到餐桌的食安管理顯得十分重要。
  一開始提到因吃下受A型肝炎病毒(Hepatitis A virus﹐以下簡稱A肝病毒)污染的食物而感染A型肝炎﹐就是很典型病毒型食媒性疾病的例子。A肝病毒的流行主要與當地的衛生環境有關﹐主要流行地區包括亞洲﹑非洲與中南美洲等地區﹐尤以東南亞﹑印度﹑中國大陸等地區較為嚴重。在開發中國家﹐人民多半在嬰幼兒時期﹐常因攝入受A肝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(通常6歲以下兒童感染約有70%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)﹐成年後多半已具有免疫力。
  然而在已開發國家﹐衛生環境大致較佳﹐很多年輕人並未感染過A肝病毒而不具免疫力。大部份的兒童及青少年(尤其是都會地區)都未具A型肝炎抗體﹐使爆發流行的風險增加。A肝病毒是一種無套膜﹐直徑約為27 nm的RNA病毒﹐潛伏期約15~50天﹐其所引起的A型肝炎﹐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。
  患者臨床症狀包含發燒﹑肌肉酸痛﹑疲倦﹑食慾不振﹑腹部不適﹑噁心﹑甚至嘔吐等﹐持續幾天後﹐病人會出現有茶色尿或併有眼白變黃(即黃疸)的徵兆﹐急性A型肝炎並無特殊療法﹐通常採一般的支持性療法即可痊癒。而A肝病毒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﹐最可能被污染的食品或飲料如水果﹑蔬菜﹑貝類﹑冰和水(包括冷凍或未經澈底加熱)﹐感染者沒有確實洗手並接觸其他東西也會造成病毒傳播。
  不過A肝病毒的生命力頑強﹐對胃腸道極端的pH值和酶之耐受性高﹐能在不利條件下存活﹐被污染的食物需加熱超過攝氏85度且持續至少一分鐘才足以使A肝病毒失去活性。再加上只要有極少量病毒顆粒存在便足以使人致病﹐所以即使食品所含的病毒量很低﹐仍具有食品中毒之風險。
     
  為了避免食品受到病毒污染﹐食品從業人員的「衛生管理」就非常重要﹐為了確保食品業者之衛生管理需制定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》(The Regulations on Good Hygiene Practice for Food, GHP)。GHP是食品業者確保其食品在製造﹑加工﹑調配﹑包裝﹑運送﹑儲存﹑販賣﹑輸入﹑輸出等過程中的安全衛生與品質﹐是最基本要求﹐所有食品業者皆應實施GHP。
  食品從業人員經醫師診斷罹患或感染A型肝炎﹑手部皮膚病﹑出疹﹑膿瘡﹑外傷﹑結核病﹑傷寒或其他可能造成食品污染之疾病﹐其罹患或感染期間﹐應主動告知現場負責人﹐不得從事與食品接觸之工作。雖然是安全衛生品質的基本要求﹐卻還是有不少業者會疏忽﹐導致感染事件重蹈覆徹。
  除了A肝病毒之外﹐諾羅病毒﹑E型肝炎病毒及沙波病毒皆是常見的病毒型食媒性疾病﹐這些病毒感染均無特效藥物可治療﹐僅能採用良好的支持性療法幫助病人痊癒。
     
  因此最佳的預防感染方式就是做好衛生管理﹐包含﹕
  個人衛生﹕準備食品前及進食前﹐還有如廁後皆要確實洗手。
    在飲食衛生﹕飲水要煮沸再飲用﹐所有食品都應清洗乾淨並澈底加熱﹐不生食。
    環境衛生﹕維護廁所環境清潔﹐廚房及飲食用具要保持清潔。

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頁: 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