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中國名窯《下》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sam1212a    時間: 2007-9-9 04:07 AM     標題: 中國名窯《下》

  繁昌窯: 在今安徽繁昌,故名。始燒於宋代,五十年代在繁昌柯家沖發現青白瓷窯址十一處,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。胎較薄,釉光潤,無紋飾者多。安微合肥、桐城、銅陵、樅陽及宿松等地宋墓出土的青白瓷,有的來自景德鎮,有的為繁昌窯產品。

  長沙窯: 在今湖南長沙銅官鎮一帶,故名。共發現窯址十餘處,燒瓷多在唐至五代,為唐代重點瓷窯。品種以青釉為主,兼燒少量褐釉、醬釉、綠釉和白釉等;裝飾有釉下彩繪、印花、貼花和彩色斑點幾種。釉下彩繪創始於長沙窯,中唐時開始出現單一的釉下褐彩,後演進列褐綠兩種彩色;以彩色斑點作裝飾的較普遍,始飾以大圓斑四組,漸變為小斑點組成紋飾;貼花多裝飾在壺罐腹部,題材有人物、鳥獸、園景、雙魚相葡萄,在紋飾上多施以醬釉圓斑。長沙窯瓷器唐時暢銷海內外,在今日本、南朝鮮、印度尼西亞、巴基斯坦、伊朗等地都有出土,南朝鮮出土兩件帶銘文注子,一書。"卞家小口天下有名",一書"鄭家小口天下第一",富有商品宣傳特色。

  湘陰窯: 在今湖南湘陰,故名。為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 一共發現三處,以縣城內遺址為最早,出土遺物都具 隋代作風,器身多有印紋裝飾,僅高足盤盤心紋飾即達三十種以上,為同時期其他瓷窯所少見。鐵罐嘴遺址標 本有唇口及玉璧底碗,屬典型唐代式樣,為唐代岳州窯的一部分。鳥龍嘴遺址多印花魚紋碗,碗心飾團菊一朵,有宋代特徵。 "、

  景德鎮窯: 在今江西景德鎮,故名。據記載始燒於唐武德(618一626)間。建國後發現遺址多處,以楊梅亭、石 虎灣、黃泥頭最早,均為五代時期,燒青瓷和白瓷,青瓷釉色偏灰,白瓷釉色純正,達70度。宋代已發現有湖 田、湘湖、南市街、柳家灣等遺址,均燒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的青白瓷,楊梅亭等三處窯址也改燒青白瓷,有盤、碗、瓶、壺、罐、盒、枕等器,裝飾有刻花、印花、蓖花、蓖點等技法;北宋後期吸取北方復燒法,產量大增。元代創燒青花、釉裡紅釉下彩裝飾新品種。1976年南朝鮮新安海底發現一艘中國元代沉船,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,其中景德鎮青白瓷及樞府型五千餘件,不能判明窯口者二千餘件。明代一躍成為全國瓷器燒製中心,青花瓷器有很大發展,釉上彩、斗彩、素三彩、五彩等品種相繼出現。清代彩釉更有改進和創造,彩瓷品種更加豐富,色調一致,既能仿製宋代名窯瓷器,又能仿燒玉、石、 漆、銅以及干鮮果品,幾可亂真。南宋起產品就遠銷海外,如日本、南朝鮮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等地。

  豐城窯: 在今江西豐城寺前山--帶,故名。始燒於東晉,歷經南朝至唐代,早期所燒器物與江西地區東晉、南朝墓葬出土物近似。隋代高足盤心印有多種花葉紋飾,其造型紋飾與各地青瓷大體相同。唐代釉有青、褐二色,與陸羽《茶經》記載"洪州窯瓷褐"基本一致;唐時豐城屬洪州,故此窯即唐代的洪州窯。

  南豐窯: 在今江西南豐,故名。最早見於元代蔣祁《陶紀略》一書,謂與景德鎮競爭者有此窯。六十年代發現,七十年代再作調查,判明為專燒青白瓷單一品種的瓷窯。 始燒於宋代,所燒器物以盤碗為主,尚有注壺、盞托、盒子與枕,裝飾以刻花居多,有剔刻月梅紋的,有醬口刻花碗,為其他青白瓷窯所不見。

  吉州窯: 也稱"永和窯"。在吉州境內(今江西吉安永和鎮),故名。是江南地區名瓷產地之一。共發現窯址二十餘處,始燒於五代,宋元時期有較大發展。品種豐富,有青白瓷、黑釉、青釉、醬釉、綠釉及白地黑花等。復燒方法與印花裝飾借鑒於北方定窯,白地黑花來源於河北磁州窯。玳瑁釉、剪紙貼花以及窯變花釉是其特色,剪紙貼花紋飾題材有雙龍、飛鳳、梅花、朵花以及福壽康寧、金玉滿堂、長命富貴等四字古語。六十年代以來江西地區宋墓出土不少此窯瓷器,南昌南宋嘉定二年(1209)墓葬出土的蓮花紋爐及奔鹿紋蓋罐,對於判斷窯址及同類出土器物的燒製時代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
  贛州窯: 在今江西贛州,故名。始燒於宋代,燒青白瓷,有刻花紋飾;元代燒青白瓷、黑釉及龍泉釉。發現的高足懷與柳斗杯有地區特色;杯裡施釉,外部劃刻柳斗紋,不施袖,頸部有凸起白色乳丁一周。1976年南朝鮮新安海底打撈元代沉船一艘,打撈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,其中不能判明窯口者二千餘件,還有贛州窯柳斗杯及吉州窯白地黑花瓶等。

  陶窯: 唐代景德鎮陶玉主持的瓷窯。始見於《景德鎮陶錄》卷五:"陶窯,初唐器也,土惟白壤,體稍薄,色素 潤,鎮鍾秀裡人陶氏所燒也。邑志雲,唐武德中鎮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,稱為假玉器,且貢於朝,於是昌南鎮瓷名天下。"但景德鎮發現古瓷窯遺址,最早為五代時期,未發現唐代遺址《景德鎮陶錄》所記陶窯尚待證實。

  霍窯: 唐代景德鎮霍仲初主持的瓷窯。最早見於《景德鎮陶錄》卷五:"霍窯,窯瓷色亦素,土墡膩,質薄,佳 者瑩縝如玉,為東山裡人霍仲初所作,當時呼為霍器。邑志載唐武德四年詔新平民霍仲初等製器進御。"霍窯迄今未發現,據景德鎮已發現的三處五代時期窯址標本看,青瓷白瓷都採用迭燒法,碗心碗足都有支燒痕。迭燒是比較原始的一種方法,唐武德四年(621)約早於五代三百年左右,其燒瓷辦法可能更為原始。書載以此瓷進御,為一疑問。

  御土窯:元代景德鎮燒造貢瓷之窯。見於元孔齊《至丘直記》"饒州御土"條雲,"饒州御土,其色白如粉堊,每歲差官監造器皿以貢,謂之御土窯。燒罷即封土不敢私也,或有貢余上作盤、盂、碗、碟、壺、注、懷、盞之類,白而瑩色可愛,底色未著油藥處,猶如白粉,甚雅薄難愛護,世亦難得佳者。"同書"窯器不足珍"條又雲:"嘗議舊定器官窯皆不足為珍玩,蓋予真有所見也。在家時表兄沉子成日餘干州歸,攜至舊御土窯器徑尺肉碟二個,雲是三十年前所造者,其質與色絕類定器之中等者,博古諸往往不能辨。" 據此可知,元代御上窯既燒貢御器皿,又仿燒定窯大盤。

  御窯廠: 也稱"御器廠"。在今江西景德鎮珠山。明洪武(1368一1398)間設,明清兩代專為宮廷燒造瓷器。明代 派宦官主持窯務,清代派監窯官監督燒造。所燒瓷器質量精工,不計工本,動輒以萬計,僅宣德、嘉靖年間所燒瓷器即達八十萬件。產品也稱"官窯器",是對民窯器而言;官窯器多按頒髮式樣承做,不同時期有不同造型與紋飾,但龍鳳紋占很大比重,底部多書寫"大明□□年制"或"大清□□年制"六字款。

  民窯: 民間經營的瓷窯。歷代瓷窯絕大多數都屬民窯。五代時期出現官辦瓷器,宋代有汴京官窯相修內司官窯的命名。明清兩代在景德鎮設御窯廠,但民窯仍大量存在。民窯生產的瓷器也稱"客貨",造型紋飾不受官府拘 束風格與官窯瓷器迎然不同,題材豐富,畫筆自由奔放。清康熙時青花、五彩瓷器上的歷史故事畫大量出現,有伍子胥舉鼎、周處斬蛟、空城計、西廂記等。藍彩、黑彩、金彩的使用,使彩瓷更加輝煌燦爛,五彩品種由此得到新的發展。

  樞府窯: 元代官府在景德鎮燒製的青白瓷及盤碗,也有"樞府型"之稱。帶樞府字銘的瓷器是元代官府機構定燒 器物。宋代有樞密院,元代因之,但無"樞府"機構名稱。樞府窯瓷器絕大多數均為印花,紋飾有雲龍、飛鳳、雲雁、纏枝蓮等。景德鎮湖田窯元代瓷窯遺址發掘時,出土有大量樞府窯瓷器。

  祟安窯: 在今福建崇安,故名。已發現窯址十一處,屬宋代者八處。因距建陽較近,發現有專燒黑瓷的窯址,造型與建窯相似;燒青白瓷者發現兩處,出土器物有盤、碗、杯、碟、洗及盒,質量以苑埂窯所燒者為精。因地鄰江西,青白瓷受景德鎮、南豐兩窯一定影響。

  浦城窯: 在今福建浦城,故名。燒瓷約在南宋到元代前期。共發現窯址兩處:一在碗窯背,燒青瓷,遺物以碗最 多,瓶、罐等器少量發現,有雙耳活環扁瓶,瓶身兩面印福壽字,這種瓶在距浦城較近的浙江龍泉窯有大量燒 制,可見受龍泉窯一定影響;一在大口村,以青白瓷為主,器身多印有陽紋裝飾。

  光澤窯: 在今福建光澤,故名。五十年代在茅店發現宋代窯址一處,遺物有青白瓷及黑瓷兩類,青白瓷數量多, 胎潔白,造型多種多樣,裝飾僅印花一種,紋飾題材有雙鳳、飛鶴、蝴蝶、雙魚、水藻及花卉,釉色有的偏灰,有的偏黃;黑瓷多為各式茶盞,有兔毫與醬斑,但為數不多。

  建陽窯: 舊稱"建窯"。在今福建建陽,故名。創燒於宋代,建國以來經多次調查發現窯址十餘處。對水吉窯進 行重點發掘。宋代飲茶最受人歡迎的兔毫盞,就出產在這裡。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御用茶盞,窯址裡出土有碗底刻"供御"、"進盞"字銘的茶盞。以後發掘時又發現黑瓷堆積層下面有青瓷堆積,這表明建陽窯燒黑瓷前曾燒過青瓷,後改燒黑瓷,專門燒製供飲茶用的黑瓷茶盞。 (建窯: 即"建陽窯")

  連江窯: 在今福建連江,故名。是閩東沿海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。建國初在浦口、魁歧發現宋元時期窯址群。浦口鎮所屬井頭裡、錦上窯及西山頂三處遺址均燒青白瓷,有精粗之分,精看為白胎,數量較少,粗者釉偏灰。三處遺址也燒少量青瓷碗,碗裡飾以刻花蓖劃紋,碗外刻復線。燒這類碗的瓷窯福建發現很多;也發現有仿浙江龍泉窯浮雕蓮瓣紋碗的,胎釉紋飾均很相似。

  閩清窯: 在今福建閩清,故名。燒瓷於宋元兩代,共發現遺址四處,專燒青白瓷,胎質堅細,造型多樣,紋飾較豐富,釉星淺灰色,青的色調少,有福建地區特色。

福清窯: 在今福建福清,故名。是閩東沿海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。五十年代在縣東門外東張區發現宋代窯址五處,均燒青釉刻花蓖點紋及黑瓷兩類器物,風格與福建各地宋代同類窯址出土遺物基本屬於同一類型。

  莆田窯: 在今福建莆田,故名。是閩東沿海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。共發現窯址兩處:一在縣東十二公裡西天尾,遺物全系元代青瓷盤碗,器物裡心多印陰紋折枝花卉,也有靈芝紋,發現數量較少,制做稍粗;一在縣西南三十八公裡許山,遺址面積較大,專燒青白瓷,遺物為元代盤碗及洗等器皿,變形少,釉色好,器底部與德化窯接近,紋飾多印花,有蓮瓣、蝴蝶及十字紋。

  仙遊窯: 在今福建仙遊,故名。窯址於1953年發現,遺留有青瓷、青白瓷及黑瓷標本,屬宋代瓷窯。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《興化府志》之卷十二:"近仙遊縣萬善裡潭邊有青瓷窯,燒造器皿頗佳;……北洋澄林有瓷窯 燒粗碗碟;南洋獺溪有瓷窯燒酒缸花盆等器;景德裡又有瓦窯專燒磚瓦,闔郡資以為用。" 據此可知仙遊窯燒瓷歷史較長,明代中期窯場已有多處,分別燒製細瓷、粗瓷以至磚瓦等,但明代窯址迄今尚未發現。

  德化窯: 在今福建德化,故名。是福建沿海地區古外銷瓷重要產地之一。發現由宋到清歷代窯址達一百八十處,重點發掘了屈斗宮、碗坪侖兩處窯址。碗坪侖燒瓷較屈斗宮早,燒青白瓷,有的接近白釉,刻花蓖劃紋裝飾較多,盒子遺留甚豐,蓋面所印陽紋裝飾達一百餘種,題材之豐富在南方地區首屈一指,南宋時有專門製作盒子的作坊。屈斗宮元代辦燒青白瓷,從南宋至元代。明代盛燒白瓷觀音、達摩等塑像,胎釉渾然一體,如同白玉,被贊為"象牙白"、"奶白"或 "天鵝絨白。清代除燒白瓷外,盛燒青花與彩繪瓷器。元代以來,德化窯瓷器輸出海外,菲律賓、馬來西亞出土有元代德化窯青白瓷,泰國及東非坦桑尼亞等國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窯青花瓷器。

  安溪窯: 在今福建安溪,故名。是晉江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。最早見於明嘉靖《安溪縣志》記述嘉靖 (1522一1566)前燒粗青瓷。經普查共發現窯址一百二十八處,屬宋元時期的有二十三處,明清兩代者一百零五處。宋元時期以青白瓷為主,有各式盤、碗、瓶、壺、盒 子、軍持等器,盒子有大小各種形式,印紋線條比德化窯粗,軍持腹部比較豐滿。胎較厚,瓶身有施醬彩者,是其特色。明代窯址中有燒青花的多處,有於盤心寫 "一葉得秋意,新春再芳菲"詩旬的;青花盤的圈足多有砂粒,也有紅綠彩繪花卉紋碗,均屬於明末清初產品,在外銷瓷器中頗引人注目。

  同安窯: 在今福建同安,故名。是閩南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。窯址面積大,產品質量精。東燒尾窯為唐代遺 址,燒青釉厚胎平底碗。汀溪水庫附近的三處宋元時期窯址遺物極豐富。宋代以青瓷出主要比重,在盤碗等器 的裡部都有刻花蓖劃紋飾,碗外刻復線裝飾,釉色多數偏黃。盤心印陰紋雙魚的則已具有明顯元代作風;此外 還燒青白瓷,紋飾與青瓷基本相同,碗心修坯時多有一個小圓窩,瓶罐的外部多刻劃由細線條復線交又的斜十 字形紋。南宋時大量外銷,日本北九州出土有不少同安窯的完整盤碗及大量殘破標本。

  泉州窯: 在今福建泉州,故名。是晉江地區古外銷瓷重要產地之一。共發現窯址十一處,燒瓷均在宋元時期。 在東門外碗窯鄉的兩處,主要燒青白瓷,青瓷也占一定比例。西門外磁灶鄉的九處,有青釉和黑釉租瓷,素燒 印紋坯發現較多,另有黑釉、綠釉軍持,形式與菲律賓出土者完全相同,屬蜘蛛山窯產品。七十年代後期新發現的童子山窯,是專燒青黃釉褐色彩繪大盆的盆窯,盆有直口與折沿兩種形式,盆裡多畫折枝花卉紋,有寫壽山福海或寫詩句的。日本福岡曾出土童子山窯彩繪盆完整器物。


  南安窯: 在今福建南安,故名。是晉江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。已發現唐代至清代窯址五十三處。其中宋代有四十七處,燒青瓷,裝飾特徵與同安窯相同,青白瓷以各式盤碗居多;盒子造型較豐富,與德化、安溪兩窯不 同,盒身較高,胎較厚,有瓜式與刻直線者,印花者極少。

  潮安窯: 在潮州境內(今廣東潮安),故名。經多次調查與,重點發掘,判明始燒於唐代,在南郊、西郊有青瓷窯址三處;北宋除南郊、西郊有窯址外,筆架山還有窯址群,都以燒青白瓷為主,兼燒青瓷黑瓷;青白瓷各類器皿幾無不具備,以喇叭口細長流的壺及浮雕蓮瓣爐最具特色。解放前出土有四件帶北宋紀年銘文的青白瓷造像,頭眼須部點以黑褐色彩。這類帶褐彩裝飾的青白瓷,在廣州西村及南海官窯也有發現,福建、江西也發現有類似器物,可見在北宋時期東南沿海地區較為流行。曾以外銷為主,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古遺址裡均有潮安窯瓷器出 。
惠陽窯: 在惠州境內(今廣東惠陽),故名。共發現窯址兩處:一在窯頭山,創燒於宋代,以青白瓷為主,釉色不 穩定,有青白、偏青、淡黃與淺灰各色,裝飾有印花、刻花兩種,紋飾題材內容豐富,造型多種多樣;一在白馬山,創燒於明中期,專燒青瓷,碗外刻菊瓣紋,裡印福壽字,這類青瓷浙江龍泉窯大量生產,白馬山窯應屬龍泉窯系。

  西村窯: 在今廣州西村,故名。所產瓷器多數外銷,五十年代對窯址進行大規模發掘與清理。始燒於宋代,有青白瓷、青瓷及黑瓷三種,以青白瓷為主,器物造型繁多,鳳頭壺及刻花折沿大盤可代表其特色;青瓷印花纏枝菊紋碗與陝西耀州窯風格相同,顯系受後者影響。青白瓷宋代大量外銷,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古遺址出土瓷器 中,均有發現。

  興安窯: 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嚴關附近,故名。始燒於宋代,地面遺物以青瓷占主要比重,尚有黑釉及玳瑁釉標本;裝飾鄉為印花,印紋陶范也有發現,印花碗有荷花流水紋及福海壽山字銘。

  永福窯: 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城廂鎮窯田嶺一帶。是七十年代新發現的宋代窯址,專燒青瓷,遺物有碗、 盞、碟、壺、罐等器,碗裡多印纏校、折枝花卉紋飾,釉色較穩定,大都為青黃色,印花碗用迭燒法,碗心都粘有五個支燒痕。

  籐縣窯: 在籐州境內(今廣西仕族自治區籐縣),故名。發現窯址兩處:一在雅窯村,建於晚唐五代時期,遺址有青黃及醬褐釉器物;一在中和桿,燒青白瓷單一品種,有盤、碗、碟、盞、盒、壺、缽、燈、爐、枕等器物。胎質細潔而薄,釉質細潤,色偏白;碗裡多刻花印花裝飾,遺址出土有完整印紋陶范,製作極規整。

  容縣窯: 在容州境內(今廣西仕族自治區容縣),故名。建於宋代,發現兩處窯址,一在縣西,燒青白瓷,遺物以碗最多,此外尚有杯、盞、盤、壺、缽等器;一在縣東,主要燒綠釉,綠的色調與低溫鉛釉者不同,遺物有印花纏枝菊紋小碗,紋飾佈局一如北方耀州窯系風格,唯胎白而薄,釉色翠綠艷美。

  廣元窯: 在今四川廣元磁窯鋪,故名。始燒於宋元時期,燒瓷品種較多,有黑釉、綠釉、黃釉和黃釉褐花,以黑釉產量最大。建窯兔毫盞、吉州窯玳瑁釉、贛州窯刻紋柳斗罐以及北方黑釉凸線紋罐等,此窯也都燒造,在四川瓷窯中極少見。

  大邑窯: 在今四川大邑,故名。為唐代四川地區白瓷產地。最早見於杜甫《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》詩,"大邑燒 瓷輕且堅,扣如哀玉錦城傳,君家白碗勝霜雪,急送茅齋也可憐。" 據此大邑白瓷碗當具胎薄、質堅、音脆和釉白如雪等特徵,與唐代著名邢窯白瓷極為相似。但窯址至今尚未發現,四川地區唐代墓葬中也無此窯白瓷出土。

  邛窯: 在耶州境內(今四川邛崍什坊堂),故名。為唐代四川川西地區早期瓷窯之一。建國後經多次調查,窯址以固驛窯燒瓷最早,遺物有南朝及隋代作風;什坊堂窯遺址面積較大,遺物具有典型唐代風格,有青釉、青釉 褐綠斑、青釉渴綠彩繪等裝飾品種,與湖南唐長沙窯有不少共同點;造型多樣,有瓶、壺、罐、洗、盤、碗等器,還有小件雕塑、各種動物禽鳥、雜技桶、胖娃等形象,姿態生動。

  成都窯: 在今四川成都通惠門外青羊宮,故名。五十年代經過小規模試掘,初步判明始燒於南朝,唐代遺物有 在淺黃釉下施加褐綠彩小斑點的,與邛窯有相似之處, 唯釉層薄而不潤,釉色較淺,則又不同於邛窯。

  華陽窯: 也稱"琉璃廠"或"琉璃廠窯"。在今四川成都華陽勝利鄉一村,故名。建於宋代,燒瓷品種有黃釉及黃 釉綠彩,遺物以綠色彩繪較多,有黃釉綠彩大盆,盆裡中心刻雙魚紋,兩魚逆水並游,輔以水草,線條自然流暢,有較高水平。 (玻璃廠:即"華陽窯")

  彭縣客: 在彭州境內(今四川彭縣),故名。建於宋代,專燒白瓷。1977年對遺址進行了局部試掘,出土瓷片有刻花及印花裝飾,紋飾有與河北曲陽宋定窯近似者,採用覆燒方法,應屬定窯系。出土還有南宋紹興及嘉泰銅錢,對判斷燒瓷年代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
  玉溪窯: 在今雲南玉溪,故名。始燒於宋元,而止於明,共發現三處窯址,均燒青釉和青花瓷器。青釉有印花。花及無紋飾三種,印花多陽紋花卉,劃花為雲紋與水波紋;青花瓷器釉色與青瓷相同,紋飾有魚藻、折枝花卉及四佛杵等紋;器皿以盤碗為多,還有玉壺春瓶、罐等。

  秘色窯: 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余姚上林湖越窯。秘色之名始見於晚唐徐寅的《貢余秘色茶盞詩》,唐人對此未加註釋;南宋趙德磅《侯靖錄》釋為:"今之秘色瓷器,世言錢氏有國,越州燒進,為供奉之物,不得臣庶用之,故雲秘色。"

  彭窯: 元代彭均寶在山西霍縣設窯燒製仿古定器折腰式白瓷之代稱。其器體薄尚素,土脈細白續膩,與定窯白瓷相似,但比青口欠滋潤,極脆,時稱"新定窯"或"霍器"。

  郎窯: 清初郎廷極所監督的江西景德鎮窯及其所督造的瓷器之代稱。其瓷器仿古暗合,摹仿明永樂、宣德紅釉燒製,釉水顏色,桔皮傻眼幾可亂真,款字也酷肖,極難辨識。劉廷璣《在園雜記》談及此事,事距郎廷極督造瓷器時間很近,極可能系劉所目睹。

  臧窯: 清初臧應選所監督的江西景德鎮窯及其督造的瓷器之代稱。所燒瓷器諸色兼備,有蛇皮青、繕魚黃、積翠、黃斑點、淺紅、淺綠、淺紫、吹紅、吹青等,以前四種色釉為最佳;其五色、青花及插金、洋彩,皆精妙入神。

  熊窯: 清初熊姓所創燒的瓷窯及其所燒製的瓷器之代稱。據清代劉廷譏《在園雜記》:"近復郎窯為貴……更有熊窯亦不多讓。"可推知姓熊與郎廷極同為清康熙時人,熊窯燒瓷似也在康熙後期。清末寂園叟《陶雅》有"吳音讀雍如熊,遂目粉彩為熊窯"一說,近入也有稱雍正民窯粉彩為熊窯者,似謂熊窯只燒粉彩。但據清宮造辦處雍正年間檔案,熊窯有梅椿筆山、蕉葉筆捵、海棠式洗、紙槌瓶、雙耳小瓶、雙耳扁瓶及冰裂紋圓筆洗等,就 造型看多屬文房用品,系仿汝、仿官、仿哥或其他色釉品種,並非粉彩。

  唐窯: 清代唐英所監督的江西景德鎮御窯廠及其督造的瓷器之代稱。其器有仿古各釉色,悉能巧合,又創製洋紫、凍青、銀洋彩、水墨鳥金、琺琅、洋彩、黑地五彩、藍花、黑花描金、窯變等,集釉色美之大成。其制瓷特技如摟空轉心、天地交泰、玲嚨透雕等,已臻妙境;所制各類工藝品及蟹螺等象生瓷形神兼備。且有自製詩、畫及各體書;製成屏對,頗為精雅。

  年窯: 清代年希堯所監督的江西景德鎮御窯廠及其督造的瓷器之代稱。其器多蛋青色,潔白瑩素,兼有青彩、 描銀、暗花等,玲嚨剔透。尚有仿古瓷器,也巧於精製。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swww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